本网讯:我校自2023年5月与赣州市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携手共建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以来,信息工程学院始终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核心目标,依托已建成的五个实训室,以“物联网技术”与“鲲鹏技术”两个专班为人才培养载体,着力培育既能满足华为生态链企业需求,又能服务广大电子信息企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本学期,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的《移动通信》课程采用华为公司编写的《5G无线技术及部署》作为教材,并特邀了华为5G资深培训工程师刘祥熹来校授课,第一时间将企业前沿技术融入教学。

刘祥熹在每节课前设置“扫码互动游戏”环节,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点,同时实现课堂考勤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增强对课程与教师的认可。课堂上,刘老师也不会照本宣科,而是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穿插企业的具体工作过程,以一个个已经成功实施的移动通信项目为蓝本,从客户需求分析、技术方案选型,到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娓娓道来。在阐释5G空中接口与信令知识时,她同步展示华为公司相关设备实物图片及仿真软件操作流程,结合教材内容逐一演示实操要点。原本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在真实案例的“浸泡”下变得鲜活而具体。

与以往校企合作中企业人员仅做零星讲座不同,本次合作要求学校原任课教师必须全程跟课。信息工程学院的罗浩老师便是其中一员,课上,他与学生一同认真听讲、积极记录,不时点头思考。罗浩表示,高校教师理论功底扎实,但知识更新速度有时难以跟上产业的飞速迭代。通过跟课,不仅可以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工程实践,更能学到企业专家如何将复杂问题项目化、场景化的讲授方法。这对今后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具有极强的启发意义。在他看来,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企业工程师为课堂注入产业前沿“活水”,学校教师则可将这些实践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未来双方可进一步共同打磨更优质的课程体系。
校企深度合作是学校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此次合作中,企业工程师的加入,不仅提升了课程的“实战”浓度,更关键的是将产业界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与岗位需求直接融入课堂教学,推动学校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全面转型,为信息工程学院乃至学校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