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照耀齿轮班”学术报告大咖云集

来源:智能智造与材料工程学院作者:文/图 宋利林、何扬编辑:曹泽发布时间:2025-11-03点击数:

本网讯:10月31日,首届全国塑料齿轮技术研讨会在赣州举行。在密集的专题报告环节中,来自学界与产业界的十余位权威专家,超越了传统技术的探讨,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塑料齿轮如何在新兴产业中重塑价值,以及“人工智能”与“标准体系”将如何成为驱动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双翼。

技术创新:从核心部件到产业引擎

塑料齿轮从简单的传动零件,正成为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功能部件”。国家级领军人才、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在开篇报告中,为产业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跃迁蓝图。他预测2030年塑料齿轮产值将达500亿,到2035年中国塑料齿轮产业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这一判断为整个研讨会定下了高瞻远瞩的基调。

技术的突破始于材料的创新。北京化工大学高小龙副教授分享了PEEK改性材料在人形机器人精密行星减速器中的应用探索;恩骅力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沈昌建博士则深入剖析了蜗轮蜗杆工程塑料的失效机理,为从根源上提升产品寿命提供了理论支撑。

标准领航: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技术的蓬勃发展,亟需标准的同步引领。北京工业大学高级工程师李清对《GB/T 44846-2024塑料齿轮承载能力计算》国家标准的权威解读,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设计依据和评价准绳,标志着我国在塑料齿轮标准化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KISSsoft AG总经理Hanspeter Dinner先生则从全球视角,阐述了塑料齿轮设计中齿形、材料、强度校核与齿面载荷分布之间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为构建更科学、更精细的国际标准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AI赋能:为精密制造装上“智慧大脑”

石照耀教授指出塑料齿轮技术问题复杂、影响因素多样,其研究与应用适合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他强调,“AI+塑料齿轮”是解决行业关键难题的有效路径,也是我国塑料齿轮领域技术跨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机遇。

方一鸣博士在其报告中同样提出了“工业场景下的塑料齿轮AI视觉检测技术”,通过深度学习,使检测效率与准确性实现了数量级提升,为大规模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全新方案。

协同共识:迈向高端化与生态化

从深圳兆威机电对国际研究进展的追踪,到上海发那科对精密注塑良率提升的方案分享,再到深圳市超润达对全寿命润滑痛点的剖析,整场研讨会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塑料齿轮产业正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构建涵盖“材料-设计-工艺-检测-润滑”的全链条协同创新生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唯有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强化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以标准建设引领行业规范发展,才能共同推动中国精密传动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未来,学校将继续依托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等平台,深化与北京工业大学、兆威机电、格里森等单位的战略合作,聚焦塑料齿轮与精密传动产业链,持续推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与人才培养,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赣科智慧”与“赣科力量”。

专家介绍: